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尚书·大禹谟·节选

佚名 佚名〔先秦〕

  禹乃会群后,誓于师曰:“济济有恭,咸听朕命。蠢兹有苗,昏迷不恭,侮慢自贤,反道败德,君子在咎,小人在位,民弃不保,天降之咎,肆予以尔恭士,奉辞伐罪。尔尚一乃心力,其克有勋。”

  三旬,苗民逆命。益赞于禹曰:“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帝初于历山,往于田,日号泣于旻天,于父母,负罪引慝。祗载见瞽叟,夔夔斋栗,瞽亦允若。至諴感神,矧兹有苗。”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大禹召集了各路诸侯首领,在军队前宣誓说:“众多将士们,都听从我的命令。这可恶的有苗族,他们昏庸无道,傲慢不敬,自以为很了不起,违背了道义,败坏了德行。贤能的人被排挤在野,无能的小人却占据高位,百姓们被抛弃而无法自保,上天因此要降下灾祸。因此,我率领你们这群勇士,秉持正义去讨伐有罪之人。你们一定要齐心协力,这样定能立下大功。”

  过了三十天,苗民仍然违抗命令。伯益向大禹进言说:“只有德行能够感动上天,无论多远的地方都能达到。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谨慎会得到益处,这是自然的规律。当初帝尧在历山耕田时,每天对着上天和父母号哭,背负着罪名,承认自己的过错。他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此文简要叙述了大禹誓师伐苗的故事,禹强调“天降之咎”的天罚论,益则主张“至諴感神”的德行论,二者看似矛盾却共同构成古代天命观的一体两面——既威慑叛乱又规训君主,表现出先秦政治的精髓:武力须披道德外衣,强权终需德性制约,折射出华夏文明“外儒内法”的治理密码。

佚名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6734篇诗文  8605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古人谈读书(一)

孔子及其弟子〔先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殷其雷

诗经·国风·召南〔先秦〕

殷其雷,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侧。何斯违斯,莫敢遑息?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下。何斯违斯,莫或遑处?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郑人买履

韩非 韩非〔先秦〕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郑人有欲买履者 一作:郑人有且置履者)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